看話禪 | 参究话头时,不让人们听从佛陀和历代祖师所说的话之理由
禅的体验
首先看看第一个理由。在禅修的传统中,所有修行者都拥有对体验的独自性,任何人也无法跟随的独自行为非常重要。那是因为修行者断绝思维和语言而进行思维和行动,所以只有当事者简明直截地体会到本处。这一体验的世界到了究竟的境界,就不允许语言的接近。
大珠慧海禅师说:
본문
看话禅不让人们听从佛陀和历代祖师们所说的话之理由,大致上有如下两种。第一,禅的体验和语言中间所产生的~“觉悟的体验”,这超越了一切语言。第二,因为反省宋代禅风的弊端。
禅的体验
首先看看第一个理由。在禅修的传统中,所有修行者都拥有对体验的独自性,任何人也无法跟随的独自行为非常重要。那是因为修行者断绝思维和语言而进行思维和行动,所以只有当事者简明直截地体会到本处。这一体验的世界到了究竟的境界,就不允许语言的接近。
大珠慧海禅师说:
僧问,何故不许诵经,唤作客语。师曰,如鹦鹉只学人言,不得人意。经传佛意,不得佛意而但诵,只学佛言,所以不许。
《诸方门人参问语录》卍续藏110,《顿悟入道要论》
上述的对话说,经典是记录佛陀的体验,不是当事者的,所以经典是别人的话语,即用语言无法理解体验的独自世界确实存在着。如果落入于别人的话,而不是靠自己的体验,那么忘却自己的本份,而只会产生分别的散乱心,所以要体验佛陀要说的真正意思。
只用语言学习经典,没有主体的觉醒,那是“别人的事”,对自己的本份毫无帮助。经典或祖师的话,有时对修行提供指南针,但是只依赖于那些,反而可能成为大障碍。
看话禅的传统与其说重视佛陀和祖师们的话,不如说重视体验自己的本份,自己的体验比佛陀和达摩禅师的体验更为重要。
克服落入于惰性的宋代禅
之所以拒绝经典文字和祖师语录的另一个理由,是参究话头过于形式化的宋代禅风。公案是历代祖师们通过主体体验自觉本来面目的,可是当时修行者在没有那种体验的情况下,落入于公案和文字,用诗句来吟咏老一套的禅境界。
这种弊端最深感警戒的是大慧禅师。当时修行者陶醉于圆悟克勤(1063~1125)禅师编纂的《碧岩录》的禅语,而忽视禅修的本质,大慧禅师就果断地烧毁了师父的著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