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話禪 | 烦恼即菩提是什么?
心本来不被污染或消失,所以不是另外有烦恼;只是分了主观和客观,引发“知解”,所以看起来另外有烦恼和智慧、生死和涅盘。
迷惑的众生分我和对象,所以相对。正因如此而将一切视为两个,不是一个。由于分两个,而生看、想、行动,因此有了对立、纠纷、斗争、战争。
如果觉悟知解是缘起和无我,就知道生死和涅盘、烦恼和智慧不二,实现平等自由的生活即解脱。这叫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
老僧三十年前未,参禅时,见山是山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亲见,知识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山
본문
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
心本来不被污染或消失,所以不是另外有烦恼;只是分了主观和客观,引发“知解”,所以看起来另外有烦恼和智慧、生死和涅盘。
迷惑的众生分我和对象,所以相对。正因如此而将一切视为两个,不是一个。由于分两个,而生看、想、行动,因此有了对立、纠纷、斗争、战争。
如果觉悟知解是缘起和无我,就知道生死和涅盘、烦恼和智慧不二,实现平等自由的生活即解脱。这叫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
老僧三十年前未,参禅时,见山是山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亲见,知识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然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。《续传灯录》第22卷
修行之前是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”的阶段,开悟以后,再显现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,这就好比烦恼和智慧、生死和涅盘不二的道理一样。
实现“烦恼即菩提”
实证觉悟者是佛陀,佛陀是我们的心。因为心和佛陀无不一样,所以心就是佛陀,没有离开心的固定的佛陀。黄檗禅师在《传心法要》里对“烦恼即菩提”,“迷惑即觉悟”说:
云,今正妄念起时,佛在何处。师云,汝今觉妄起时,觉正是佛。可中若无妄念佛亦无。何故如此。为汝起心作佛见,便谓有佛可成,作众生见,便谓有众生可度。起心动念,总是汝见处。若无一切见,佛有何处所。如文殊才起佛见,便贬向二铁围山。《传心法要》
黄檗禅师说“觉妄起时,觉证是佛”,迷惑和觉悟不是另外存在。自觉迷惑的瞬间,就转为觉悟,所以不得作另外有迷惑和觉悟的见解。
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烦恼就是觉悟,世上一切事和作用都是佛陀的模样,不是另外有烦恼。发另外有的知解的瞬间就有痛苦,要知道这一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