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的高僧
- 元晓大师 617~686元晓大师是提倡"通佛教"、普及佛教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,致力于佛教思想的融合与实践,是韩国净土宗的先驱者。
他早年提出"和诤"思想,认为对立的两边其 实是基于一个根源,力图消除矛盾。公元661年,在与义湘大师一同入唐求法的路上,
半夜饮下一瓢水,后来得知竟是骸骨里的尸水而瞬间大悟。该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。
相传大师通过此事领悟到了"‘净’与‘不净’只是一念之差"。
- 义湘大师 625~702义湘大师是韩国华严宗的始祖,于公元644年出家,
之后前往唐朝与贤首一同苦心研究华严宗。
归国后弘扬华严宗,成为海东华严宗的创始人,
在全国修建了十多座华严宗寺院,为华严宗奠定了稳固的基础。
- 道义国师 ?~824道义国师是新罗末期将中国 南宗禅引进韩半岛,
开创九山禅门中迦智山门的开山祖师,
被誉为曹 溪宗的宗祖。
他为韩国佛教思想从 "华严"转向"禅"起到了绝对性 的作用,
使南宗禅成为韩国佛教的主要流派。
- 普照知讷 1158~1210知讷大师曾组织定慧社,
著有《劝修定慧结社文》, 树立独自的思想体系,开展了佛教改革运动。
他认为佛陀不离众生,提出 "顿悟渐修" 和"定慧双修"思想,追求禅教的融合,
并将九山禅门统合为曹溪宗,
与天台宗形成高丽佛教的禅教两宗。
- 一然禅师 1206~12891227年僧科及第,1237年成为三重大师,1246年成为禅师,1259年成为大禅师。
于1277年出任云门寺住持,为国王讲授佛法,并于1283年被推举为国尊。
他的著作《三国遗事》是韩国古代神话、传说与乡歌的集大成之作,
被誉为古代史研究的珍贵文献。
- 太古普愚 1301~1382自19岁起独自参究"万法归一"之话头,
26岁考上"华严选"。1333年誓死精进7日,
达到"寤寐一如"的境界。
之后远赴中国拜石屋清珙为师,将临济正脉带回高丽。
- 西山休静 1520~16041 5 9 2 ~ 1 5 9 8 年日本侵略韩半岛,
73岁高龄的休静大师率领 1,500多名僧兵为收复汉阳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他注重坐禅见性,把教 理视为禅修的一个部分,将两者融 会贯通。
另一方面还主张儒、释、道实为一体,为三教统合论奠定了 理论基础。
- 浮休善修 1543~1614善修大师是朝鲜时代 禅宗的中兴祖,
强调修行的"三要",即大信根、大疑团及大愤志。
当时来自中国和日本向他求法的衲子多达700多人。
- 草衣禅师 1786~1866草衣禅师是朝鲜后期的大禅师,也是韩国茶道的创始人,因此也被誉为茶圣。
草衣大师的思想可以用"茶禅一味"来概括,意为饮茶就是法喜禅悦,将佛理与禅修的喜悦融入到茶中。
他修建"一支庵",独自专注于止观,为寻求不二禅深奥的真理而不断精进,达到了茶禅三昧的境界。
- 惺牛镜虚 1849~1912镜虚大师是近代佛教史上重振禅宗的大禅师。
他在窗户下打通了一个饭团大小的洞,一手拿着刀,另外还在脖子下方置放了一个插有锤子的木板,以防打盹入睡。
大师不主张隐居山中独自修禅,而力求在众生中实现禅的理念,因而被称为禅宗革命家,是韩国近代佛教史上贡献极大的中兴之祖。
- 性彻大师 1912~1993大师安居于各大禅院,每天只吃一次生食,坚持了长达八年的长坐不卧苦行精进。
1947年,性彻大师在凤岩寺高举"遵照佛法生活"的旗帜,倡导了一场重整曹溪宗宗风、恢复丛林清规的凤岩寺结社运动。
1967年成为海印丛林的首任方丈,主讲"百日法门",大振曹溪宗的禅风。
1981年就任曹溪宗宗正,指导参禅。后来他不出山门,只为参透真理彻底修行,平生节俭,奉行"无所有"的精神。